电话
0416-3826615
图片中的这座悬索桥,在经历8级风的时候,整个桥身呈现出了十分诡异的“扭动”,
可这却是一件发生在美国的真实事情,这座大桥更是一个沦为了全世界笑柄的存在。
1889年的时候,塔科马市和基察普半岛的人们,一直想要一条可以连接两地的桥梁,这样也方便人们的出行。
而被拒绝的原因,其实也是非常现实的,因为这两个地方之间的跨度实在是太长了,而且再加上可能还会有极端天气的出现,无法很好地支撑栈桥结构。
对于桥梁来说,安全性是建筑前期要考虑到的第一个重点,毕竟修建桥梁本身是为了方便人们,而不是为了给人们带来灾难。
但是到了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,不知为何,这个提议又一次被人们提起来了,而且塔科马还开始竞选活动。
在竞选活动之后,已经招募了几位桥梁设计师进行商讨桥梁的修建方案,虽说方案通过了,但是却被扼杀在了没有钱的这一步。
就这样,又过了六年的时间,这座大桥又被当地提上了日程,而且这次还得到了美国海军的支持。
当时,其中一位华盛顿的设计师给出的方案是非常中规中矩的,不过必须要通过严格的测试才行,而且需要拨款一千一百万美元。
但是这个时候,一位纽约的设计师莫伊塞夫却站了出来,并且表示,自己的方案可以花更少的钱,建造出完全符合质量标准的大桥,而且还会比以往的更加轻、细、长。
当他给出桥梁的设计方案之后,其实也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的,毕竟既然开始动工了,那也就意味着方案是通过了的。
再加上这位设计师本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,而且就职于纽约市桥梁部门,参与了当时近十年来的所有大型悬索桥的设计。
于是,当地批准了600万美元的资金,再加上各种筹集款160万美元,一共是800万美元用来建造这座塔科马海峡大桥。
塔科马海峡大桥的完工,对于这两边的人们来说,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,也是当时世界上第三长的悬索桥。
按照设计师莫伊塞夫的方案来看,这座大桥的抗风能力能够达到120英里每小时。
塔科马海峡大桥刚吊装合拢的时候,仅仅在每小时4英里的风速下,其实就会发生一些轻微的晃动,只不过感觉不是非常强烈而已。
正因为不是特别明显,所以也没有引起工人的担心,大家反而并没有把这个情况放在心上。
毕竟对于工人来说,他们的工作其实就是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,既然一个图纸能够通过各个部门的检验,那么至少证明它是安全的。
1940年11月7日,当天只有一点微风,技术人员测量的风速在每小时三四十英里。
这个数字对于大桥来说,其实是不需要担心的,毕竟设计的时候,是按照140英里每小时的。
有一位亲历者表示,自己在桥上驾车行驶的时候,能够非常明显的感受到桥梁在晃动,而且已经发生了严重倾斜。
平时500米的距离,在大桥摇摇晃晃的时候,竟然连走过去都是一种奢侈,只能靠着膝盖跪地行走,因为在桥上根本站不稳。
而这座大桥,在风的加持下,更是一直在不断地摇晃,就像是一条发了疯的蟒蛇一样。
当他到了安全地带的时候,眼睁睁的看着塔科马海峡大桥塌了,而且就那样沉入海里,就连他的车也跟着一起下去了。
在这之后,当地政府立刻对塔科马海峡大桥被摧毁这件事情进行调查,并且还成立了专案组,包括一些专家在内,去调查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。
在当地成立的调查组中,空气动力学家冯·卡门也在其中,在他们的初步调查中,发现其实桥梁本身的设计就存在有问题。
当初桥梁的设计师莫伊塞夫用更少的资金,成为了这个项目的设计师,但是这也说明,一些地方的资金肯定是会被压缩的。
这座桥的整体长度大约是853.4米,但是宽度却仅仅只有11.9米,按照轿车1.6-1.8米的设计来看,单向四车道肯定是做不到的。
对于一个长度将近有九百米的悬索桥来说,十几米的宽度,整体看上去都是不成正比的,这个比例在悬索桥上也是非常罕见的。
不仅如此,为了节省资金,大桥原本7.6米高的钢桁架主梁,也被换成了仅仅只有2.4米的钢板梁。
而大桥一直在不断的“摇晃扭曲”这种现象,也被叫做“卡门涡街”这种现象,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困扰了他们很长一段时间,而卡门也一直在不断的研究。
当这种旋涡对桥产生的“周期性浸染力”,和大桥本身振动的频率刚好同步的时候,那么这两者就会产生共振。
在共振的时候,大桥本身就已经不受控制了,只能来回扭动,共振越强,大桥扭动的幅度也就越大。
《塔科马海峡大桥》澎湃新闻 《耗资百万的大桥,通车四个月被吹断,却成为建造史上的里程碑》2020-05-06红星新闻 《大桥为什么会异常晃动?“卡门涡街”了解一下!》2020-05-05中科研地质地球所 《被风吹塌的大桥》2020-04-14